新闻中心NEWS

别样“山海情”赋能“美丽中国”,他们的调研太实在了

华球城在线注册:2021-08-20

 

项目介绍

生态系统服务个体感知能力调研项目,由天津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主持。项目围绕 “人类怎样认知自然生态与福祉的关系”这一问题展开,以期实现丰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,助推美丽中国建设的研究目标,并始终秉持调研理念:众包调研,平台搭建,凝聚生态保护星星之火,建设美丽中国燎原之势。

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,实践队前往宁夏、青海开展了实地田野调查。本次调研由华球城在线注册刘钢老师、肖义老师带队,调研团由博士生和维、李旭霞、耿雪义,硕士生郭欣然、薛诗,本科生李睿萌、王梓棋、宋整赫共8名队员组成。

 

 

对话·收获

和不同的人了解他们的生活,了解不同的工程、景观,是调研工作中的一大内容。从酒庄到葡萄种植基地,从扬水泵站到水力发电枢纽,从集团到学校,调研团队一直在与人对话,与自然对话。



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,沿着黄河探寻生态变化,感受生态服务。

来到贺兰山下,在葡萄种植基地、在酒庄,了解黄河边的葡萄产业。实践队前往参观了源石酒庄、蒲尚酒庄,了解了葡萄酒酿造过程。


 

实践队来到渠首村镇、闵宁镇,了解扬水泵站,感受人类对自然的改造。

在二级扬水泵站与负责人员亲切交流,认识到这一工程建成背后的不易。通过实地参观,亲身体会到了国家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。在新时代,更要把闵宁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延续,为创造美好生活努力。



实践队来到青铜峡水库,近距离感受其对灌溉的贡献。



在开展实地调研的同时,刘钢老师和肖义老师前往宁夏大学、宁夏农垦集团进行了座谈



问卷·成长

实地问卷调查是本次野调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。从第一次开口,第一次被拒绝,到第一次成功,一张张问卷见证着每一个调研员的成长。

实地调研要面临的第一个问题:如何找到愿意填问卷的人。实践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有积极调研意愿的人。在银川的第一次问卷初尝试,实践队来到人流量巨大的商业步行街,两手空空想要找休闲玩乐的人们填问卷无疑是件困难的事情。公园里的中年人成为了调研的主要群体,但同时相同的调研人群会给调研结果带来影响,必须多方位开展调研。

 



在不同地区,实地调研要灵活采取因地制宜的问卷方式。

经过前期调研,实践队发现,银川当地气温较高,公园里的人对水的需求很大,临时决定用水代替小礼品,采取“摆摊式“发问卷,事实证明这样的方法很有效,问卷发放量明显增加。



从宁夏银川前往青海西宁。实践队发现在这个城市里,人们的调研意愿不高,信任程度也很低。在大家感到绝望之时,团队的一位成员想到一个巧妙的办法—通过在公园的篮球场打篮球来认识球友,同时可以获高质量问卷

可见针对不同地区的人们,转换思维,采用灵活的问卷方式,对提升工作效率很有帮助。



在西宁调研的不易既体现在问卷发放的困难上,又体现在高原环境的适应上。西宁市海拔2261米,一些队员在到达后出现轻度高原反应对环境一时无法适应。这使得调研工作的开展难上加难。此时偏偏下起了雨,使得问卷发放成功率本就低的人民公园,人流量比平时更少。问卷工作进入瓶颈阶段。

为找到调研的突破口,实践队来到青海的大学校园。在联系到一位任职于青海民族大学的学姐后,前去进行调研。面对来去匆匆的年轻群体,通过扫描二维码线上填写问卷的方式开展调研。较而言,学校里同学们的配合程度非常高,问卷工作顺利完成。



及时的总结与反思在调研过程中非常重要。

问卷初尝试让实践队发现了问题——问卷题目过多,花费时间较长;平板填电子问卷效率低等。在第一天的总结会上,实践队决定对问卷题目进行删减,并打印纸质版问卷,采用“纸质+电子“问卷模式来提高效率。总结会上实践队进行当日工作交流,分享工作感悟,在总结与反思中不断进步。


生态·感受

实践队在海拔三千多的高原看山,看水,看草地,沿着公路感受自然环境的变化。



实践队来到龙羊峡水库,龙羊峡的水非常清澈,倒映着高原景象。



随后来到茶卡盐湖,感受“天空之境”的美丽。


 


 

野调感悟与意义

自然是神奇的,是多变的,生态提供的服务更是需要去用心感受的。一路的风景不停在变,不变的是实践队对生态的敬畏之心。

来到这里,青海无垠的草原改变了大家对西北荒漠化的固有印象。在到过的大部分地区,固土固沙不再是一句空话,而是已经通过几代人的努力,将其做到了一个逐渐可以自我成长的程度。在这里,实践队看到了自然奇观,更看到了用双手保卫这片土地的人们。

在人们年复一年、日复一日的努力下,相信在不远的将来,不仅是西宁、银川,祖国各个地区的天会更蓝、山会更绿。